
This auction has ended. View lot details
You may also be interested in









高華——戲影集珍
Lots 856-858
PHOTO ALBUM WITH NEWSPAPER CLIP AND PU RU CALLIGRAPHY
Sold for HK$115,200 inc. premium
Looking for a similar item?
Our Chinese Paintings specialists can help you find a similar item at an auction or via a private sale.
Find your local specialistAsk about this lot


Rex Lin
Senior Specialist

Jennifer Wang
Specialist
PHOTO ALBUM WITH NEWSPAPER CLIP AND PU RU CALLIGRAPHY
One photo album of 50 pages
Footnotes
高華(1906-1986),字實秋,原籍金陵,著名程派票友。高嶺梅胞兄,二人共同於南京開設美倫照相館,後改名為明華照相館,並擔任攝影師。攝影之餘,高華沖洗及手工繪色等亦技術精湛。當時民生經濟匱乏,他堅持使用最先進的器材,結合創意製作出許多技巧高超的相片。
高華自幼酷嗜平劇,嗓音天賦。十五歲時展露頭角於南京青年會。他對於程派唱腔心領神會,又扮相秀麗,台風極佳。雖唱程派,卻未入程門,而師承通天教主王瑤卿,並於民國二十四年(1935)行拜師禮。本輯〈戲影集珍〉,不僅呈現高氏往時與「四大名旦」之合照,亦首次披露拜師禮中刊登於報端的原版照片,以及先生舞台演出的相關報導。高華之所以私淑程派,全因傾慕程硯秋的表演:程氏台步如飛鶴踏波,運轉自如; 水袖收展與眾不同。高華唱法、身材與程硯秋相若,學程派似信手拈來。三十年代前期,高華在百代公司與楊寶森合錄過三張唱片,即半齣〈桑園會〉,甫一面世,便成熱銷。當時程硯秋對高華的評價是認為他有自己個人的「創造」,並不同「程腔」一模一樣。由此可知,高華在程派傳人中,是佔有一席地位的。高氏積數十年之經驗,行腔吐字已入化境,表情身法得窺程派堂奧,實不愧為程派名票,菊壇奇葩。
抗戰勝利後,高華與梅蘭芳曾在上海同台演出。梅蘭芳兩天演出之戲碼均為崑曲。而高華兩晚則均為皮黃。班底為程硯秋原班人馬,鼓師白登雲、琴師周長華,只是將角兒易為高華而已。一九五九年,高華在臺北賑災義演,這是高華在臺灣僅有的一次粉墨登臺,後來他自己訓練了一堂場面,灌製了許多說戲的錄音和唱片行世。
本輯相片中有一冊為他在臺北演出程派名劇〈金鎖記〉(即〈六月雪〉)的劇照,從上粉、文場至演出細節都記錄得十分詳細,可作為教學教材。高華才高八斗,皮黃之外,亦擅丹青,所繪工筆花卉,玲瓏剔透,古意盎然。 他常年與渡海名家張大千、溥儒、黃君璧等聚會雅集,唱戲、作畫,屢屢唱和,相得益彰。
因早年與藝文界頗有交誼,許多渡台的高級將領也藉由聽戲一解鄉愁。此相簿中(拍品編號856)便有一張周至柔將軍戲操胡琴之影像,實屬難得。本輯〈戲影集珍〉將分為三組拍品呈現給海內外藏家: 1)拍品編號856,包括張大千親筆簽名像、郎靜山、周至柔、于右任等名流政要原版銀鹽相片。2)拍品編號857,包括高華戲曲寫真,由溥儒題字,手工上色,與楊寶森、俞振飛等名角珍稀扮相照以及梅蘭芳親筆簽名照等。3)拍品編號858,包括高華收藏的菊壇相關簡報,時間跨度由上世紀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高華工筆畫及大千先生相關出版印刷品。本輯悉由高華先生家屬友情提供,來源可考,從這些第一手的寶貴資料中,亦可一睹當年梨園風情,不啻連城拱璧,冀望四海方家珍而惜之,令這紅氍毹上之絕代風華能永傳於世。
高實秋與梨園友人相冊一薄 計二十五開
高實秋報紙剪貼薄一冊共計一百〇二頁
溥儒題贈高實秋照影一頁
高實秋、高美慶畫作共計五幀
張大千展覽出版物若干
註:溥儒題贈高實秋照影一頁款識:「周郎顧曲,柳永清歌。琳瑯滿架,其樂如何。壬寅(1962)九月題實秋照影,心畬。」鈐印:溥儒

